陆慕泥盆蟋蟀盆
- 文化遗产:陆慕蟋蟀盆制作技艺
- 所属地区: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
- 遗产编号:Ⅶ-42
- 遗产级别:省级
- 非遗传承人:袁中平 曹超
-
¥4280.00
文化档案
千百年来,陆慕镇的农家除从事田间耕作以外,还还从事传统的手工艺劳作。其中明清金砖、织圣“缂丝”、蟋蟀盆和虾鳝笼尤为突出,以其精湛工艺和精良品位驰名海外。为誉为陆慕镇传统四宝。苏州陆慕蟋蟀盆的名气,名扬海内外,但有关陆慕蟋蟀盆的史料记载,却少得可怜。其实,早在南宋末年,陆慕产的蟋蟀盆便已走进了皇家深宫,相传时为丞相的贾似道喜斗蟋蟀,所有精致的蟋蟀盆,便是陆慕余窑村特制的。当时苏州有民谣传唱:“赚绩(蟋蟀)叫,宣德皇帝要。”陆慕蟋蟀盆,那时可谓声名大噪。其次,据叶佩兰发表在《紫禁城》1981年第2期上的《皇帝和蟋蟀》一文说,如今,北京故宫博物院内仍珍藏着明清宫中蟋蟀罐多种,其中就有自明宣德年以来陆慕出产的各式蟋蟀盆。
制作工艺
一、制坯
陆慕泥盆的制作工艺很复杂.制坯可细分为选泥.浸泥.搅拌、筛滤、晾干、踏熟、制坯、加光、托底、配盖、刮纹、做光.研磨雕刻等步骤。制作者先是将澄泥进行一个夏天的晒泥,再经过一个冬天的冻泥;后放在水里浸泡搅拌,然后筛滤去除杂质,再放入水缸内静置数曰,再筛滤.须反复三次,即"三搅三滤",等待沉淀好将水倒去,留下沉淀泥浆,然后将粘稠泥浆装袋扎紧阴干货晒干.待泥干后,储存于室内,数月后才可使用,搓泥压模.做成盆身粗坯,再把底粘上去.配盖刮去外面的杂质.放在室内阴干.再通过修坯、雕刻、压花等多道工序阴干后才可入窑烧制,一个盆从开始到完成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。而一个精品泥盆的制作周期长达6、7个月.烧制中还要不断淘汰劣质品,最终的产品可以说是百里挑一。制坯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不可轻视,特别是以下几点尤为关键:1、选泥要选澄泥,即阳澄湖附近池塘底层的泥,这种泥的特点是质地细腻,不含沙,无杂质.吸收性好,可塑性强.属优质粘土,是制作蟋蟀盆的最佳泥料。2、选好优质的泥土后,踩泥也十分关键。将泥置于脚下踩踏,脚底功夫不一般.软硬要吃准.踩到直至泥如同皮筋般可以拉长而不断,大约要花四十五分钟左右。3、这个过程中.制作工艺者再热的夏天不能开风扇、再冷的冬天不能开空调.要是泥盆给风吹裂了或是给热裂了,那就前功尽弃。
二、烧盆
先将晾干的蟋蟀盆放到炉里烘干脱水,脱水完成后才可以烧盆。烧盆的要诀是掌握好火候,算准时间,弄得不好.会使局部乃至整炉报废。始以文火烧45分钟,继以急火烧2个小时,乘热时出炉。窑炉一般在傍晚5时开始点火烧盆,到第二天上午9时出炉。还有.烧盆的铁桶也很讲究.以桶体铁板厚度12-15毫米为最佳。每窑所装盆数,得视烧桶大小而定.一般装60只左右。所用燃料通常为废木料、树枝和稻草等。通常所见的黑色蟋蟀盆,比一般青色盆、红盆、白盆要多几道工序.需要在烧窑过程中加糠皮,让黑色烟雾将盆慢慢地熏黑。烧盆的火候控制十分重要。它决定着蟋蟀盆最终的品质。而且,刚出窑的盆不能直接使用,要趁热放在水里浸泡十天左右.使其充分吸收水分。蟋蟀盆成型之后.判断其是否好盆的标准也十分复杂,其中一条就是:敲之要有"铛铛"金属之音,而盆盖旋转起来.如风拂树叶般曼妙能连续转十圈以上。
三、雕刻
烧制成的蟋蟀盆为素盆,精制的高档蟋蟀盆还需要用刀在盆体精心雕刻花鸟或山水、人物等图案.使其更为精美、雅致。发展前景:让蟋蟀盆更具艺术性陆慕蟋蟀盆作为南盆的代表.造型秀美,色泽明艳.外观古朴、典雅大方,在当今收藏界,受到广泛的好评和欢迎。
规格参数
颜色分类: | 材质:蟋蟀盆 | 货号:0 | 产地: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|
重量: | 型号:曹超 | 供货日期: | 商品数量: |
商品评价
0
% 好评度 |
好评(0%) | |||
中评(0%) | ||||
差评(0%) | ||||
- 评论
- 满意度
- 购买信息
- 评论者
- 评论
- 满意度
- 购买信息
- 评论者
- 评论
- 满意度
- 购买信息
- 评论者
- 评论
- 满意度
- 购买信息
- 评论者